節能減排 和霧霾say goodbye
——祿智集團與您攜手,共創碧水藍天
中國節能協會常務理事:莫志祿
年后的第4個工作日,被“一個女人與霧霾的私人恩怨”打破沉靜。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一經播出,反響巨大,醍醐灌頂。霧霾,一個與呼吸緊密相連的事物,似乎已成常態,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近幾年,國家和公民與霧霾做過很多抗爭。國家層面,大力推進環保機制改革,多次修訂環保法、大氣保護法,向公眾宣傳節能減排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十一五”時期,我國首次將節能減排政策列入國家發展綱要,節能減排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強制性制度安排。“十二五”期間,再一次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排放強度下降17%”的具體行動目標。個人層面,乘坐公共軌道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選用節能家電,養成隨手關水關燈習慣等,一點一滴,都在踐行節能減排理念。
片中指出,“對抗霧霾,不能改變自然條件,改變自己,就是源頭節能減排”。一般而言,源頭節能減排有兩大舉措。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其二為技術進步。研究發現,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國能耗強度降低的作用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正逐步消失。1999年以后,我國出現了重新重工業化趨向,重工業產值占整個工業比重從1999年的49.2%上升到2008年的71.3%。與輕工業相比,重工業的能耗、碳排放強度都更大,這種完全由市場決定的產業升級調整對能耗與排放強度降低的作用從1999年以后就轉為負貢獻。這一結論表明,從產業結構尋找降低能耗、源頭減排的思路在中國受到了限制。技術進步成為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主要依靠。我國著名鋼鐵冶金專家徐匡迪曾指出,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關鍵在于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不只是低碳經濟的基礎和支撐,甚至起著決定和制約作用。更有專家提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減少,其根本解決辦法是開發、推廣和應用節能減排產品和技術。
在我國,工業耗能比重最高,排污量最多,以2005年為基準比較年份,到2020年,我國工業技術節能減排具有較大潛力。初步測算,可實現存量和增量技術節能51 560*104~52 000*104 tec,相應減少CO2排放的總規模為125 800*104~126 880*104 t。我國承諾,2020年單位GDP實現40%~45%的節能減排目標,工業技術節能減排無疑是一條重要途徑。國家需引導各工業部門和企業,尤其是高耗能部門和企業,積極探索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普及。
目前,我們認識到工業技術節能減排路徑包括以下4個方面。
其一是高耗能產業“碳捕捉”減排工程技術的推進。由于該技術的高成本原因,截至目前,該技術并未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
其二,推進實施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促進循環經濟在工業領域的推廣。這一思路正在被我國各級政府廣泛應用。然而,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能夠在工業技術節能減排領域作多大貢獻,還是一個有待加大研究力度的重要問題。
其三,企業內部建立清潔生產組織,促進資源綜合利用。通過生產、生活設備設施、廢棄物的有效回收,實現廢舊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再開發和再利用,在產業技術領域能夠實現的節能減排貢獻度有多高,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其四,企業大規模推進和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通過加快研發和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直接達到降低耗能,減少排污的目的。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發布和實施了“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目錄”、“重點工序節能技術政策”、“重點節能技術推廣專項規劃”、“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等規劃與產業政策,無疑有利于工業直接實現節能減排。
祿智集團自2003年2月成立以來,歷經十幾載,秉持“祿智節能、造福人類”的企業愿景,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與世界頂尖學府清華大學合作,始終走在節能減排的最前列。祿智擁有多項專利技術,自成立以來,年均推出1-2種新型自主研發產品。祿智節能產品廣泛應用于政府、企業、學校、酒店等,成功幫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空軍、中國武警總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石化集團、中國石油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移動集團、中國電信集團等實現節能目標。
今天,我們同呼吸,共命運。面對霧霾,作為節能行業領軍企業,祿智集團將繼續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加大投入,努力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推進節能減排事業的升級換代,與您攜手,共創碧水藍天。